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解读 成语解读

吾方什么计打一生肖是什么含义是什么-吾方以信结诸羌不可失期翻译

tamoadmin 2024-11-06 人已围观

简介1. 方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方”在古文里的意思大部分与现代汉语字义相同。相同部分不列举,只回答不同部分。 现代汉语不再使用的实词意义主要有: 1、并列,并行。 如:《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方船指船只并联,现代汉语指方形的船。 再如:两车并排行驶称“方轨”,并排的窗户称“方轩”。 2、等同,相当 。同“仿”。 如:《战国策》:“今者,齐、韩相方,而国

吾方什么计打一生肖是什么含义是什么-吾方以信结诸羌不可失期翻译

1. 方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方”在古文里的意思大部分与现代汉语字义相同。相同部分不列举,只回答不同部分。

现代汉语不再使用的实词意义主要有:

1、并列,并行。

如:《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方船指船只并联,现代汉语指方形的船。

再如:两车并排行驶称“方轨”,并排的窗户称“方轩”。

2、等同,相当 。同“仿”。

如:《战国策》:“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齐、韩相方,现代汉语用“相仿”。

3、表示比拟。

如:吕布使用的“方天画戟”,其中的方天为“可与上天相比”。

4、辨别。

如:《国语·楚语下》:“民神杂糅,不可方物。”——方物即“分辨事物”。

5、指周遭,四旁。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沿住宅周边。

6、道理、学问。

如:《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立方,建立学说。

再如:“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大方之家,有大学问的人。

此外,“方”作副词、介词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主要有:

1、对应现代汉语“刚才”。

如:方才;如梦方醒。

2、对应现代汉语“正要”、“正当”、“正在”。

如:“守门卒方熟睡”;方兴未艾。“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3、对应于“在”、“当”。

如:“方其盛时必毁”;“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2. 方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方的意思主要有:1.正四边 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

2.正直:品行~正。3.方向;方面:东~。

双~。4.办法:千~百计。

领导有~。5.地点;地区:前~。

~言。6.治病的药单:药~。

处~。7.工程上指 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

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9.副词。

正在;方才:~兴 未艾。如梦~醒。

年~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

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 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

11.?量词。用于方形的东 西:一~砚台。

两~图章。

3. 方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longwen

②<;名>;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

③<;形>;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

④<;名>;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名>;区域;地方。《<;论语>;六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⑥<;名>;方圆;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动>;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

⑧<;名>;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⑨<;道理;礼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方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⑩<;名>;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⑾<;介>;当;在。《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⑿<;副>;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⒀<;副>;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⒁<;副>;将要;就要。?涉汇》:“吾方高驰而不欧。”

⒂<;动>;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方千里。”

方技指医、卜、星、相之术.

方士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

方夏中国。

方舆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

4. 方在文言文的解释

方fāng〈动〉(1)(象形。

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

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2)同本义 [parallel boats;parallel]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说文》大夫方舟。--《尔雅》。

李注竝两船曰方舟。”方舟而济于河。

--《庄子·山木》不足方。--《仪礼·乡射礼》。

注犹并也。”方舟设泭。

--《国语·齐语》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资治通鉴》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3)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4)等同;相当 [match;be equal to]梓人为侯,广与崇方。

--《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5)比拟 [pare]方丧三年。--《礼记·檀弓》。

疏谓比方也。”赞票骑亦方此意。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6)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7)辨别 [differentiate]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国语·楚语下》(8)占有 [occupy]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9)通放”(fàng)。

依据;依托 [rely on]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诗·召南·鹊巢》(10)通仿”(fǎng)。模拟 [mimic;simulate;copy]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

--《荀子·劝学》今世巧而民*,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11)通谤”(bàng)。

指责别人的过失 [vilify;defame;slander]子贡方人。--《论语·宪问》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

--《世说新语》〈名〉(1)竹木编成的筏 [raft]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

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2)方形 [cube;square]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聊斋志异·促织》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3)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

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4)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orientation;direction]。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5)地区;地方 [locality;place;region]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汉·贾谊《论积贮疏》(6)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7)方面 [party;side](8)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9)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

如双方平衡(10)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11)指四面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12)指四面,周围,四旁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14)规律;道理 [law;rule;reason]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指学问。)--《庄子·秋水》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moral principle and knowledge;learning]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

--《韩非子·六反》(16)合成药物的配方 [recipe]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17)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18)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power]。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19)品类;类别 [sort]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

--《礼记》以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20)大地 [the earth]。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21)平方米的简称 [square metre]。如铺地板十五方(22)立方米的简称 [cubic metre]。

如一方木材(23)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phon](24)方法 [method]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方苞《狱中杂记》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

--宋·苏轼《教战守》(25)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26)方圆。指土地面积 [circumference]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墨子·公输》(27)又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28)通房”(fáng)(29)植物种子的外皮 [shells of seeds]既方既阜,既坚既好。

--《诗·小雅·大田》(30)住室 [room]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形〉(1)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upright]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3)通旁”(páng)。遍,广 [all over;vast;wide]方施象刑惟明。

--《书·益稷》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

注方,大也。(4)又如方行(广泛施行)〈副〉(1)方才 [just;at the time when](2)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筴。

--宋·沈括《梦溪笔谈》(3)又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4)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

5. 文言文 方是什么意思

详细释义

1.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2.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3.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4.一边或一面:~向。~面。

5.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7.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8.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9.违背:~命。

10.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

11.才,刚刚:~才。如梦~醒。

12.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13.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

14.姓。

6. 文言文中的“方”是什么意思

详细释义

fāng

①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②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

③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

④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区域;地方。《六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⑥方圆;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⑦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

⑧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方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⑩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

⑾当;在。《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⑿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⒀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⒁将要;就要。?涉汇》:“吾方高驰而不欧。”

⒂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方千里。”

7. 方在古诗词中怎么解释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古文形体

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4. 一边或一面:~向。~面。

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9. 违背:~命。

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

11. 才,刚刚:~才。如梦~醒。

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

14. 姓。

三十六计是什么啊?

三十六计

--------------------------------------------------------------------------------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胜计战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第三计 借刀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人。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①,明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奕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田。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